MOTI魔笛的電子煙二把手不好當。
2020年稱為“千煙大戰”一點也不過分,從霧芯科技上市之后,你能肉眼可見的發現,眾多此前在暗處的電子煙品牌開始走上前臺。
悅刻RELX、魔笛MOTI、福祿FLOW、IQOS、Boulder鉑德、靈犀LINX、小野vvild、特唯普TRUEVAPE、華禮門HARYGATE、益爽YISHUANG,能夠叫出名來的電子煙品牌比比皆是。
但我們也能夠看到,一面是緊張的監管壓力,一面是激烈的競爭,電子煙玩家們已經開始搶跑,各家都在飛速擴張,在不允許投放線上線下廣告的約束下,電子煙玩家們開始大面積開店。
而作為行業老二的魔笛,在實行差異化產品打法之后,魔笛和其他電子煙品牌已經拉開了明顯的身位,來到第一梯隊,展開貼身肉搏。
2021年三月,魔笛開啟行業并不多見的大額補貼計劃--投入10億元補貼,開設1萬家新門店,同時還有空白市場、核心商圈以及中小店主額外支持的政策,一方面是多年老二的魔笛受到刺激,想要快速殺入,這樣能夠在上市之后拿個好價錢。
但在當前監管還沒完全落地的時期,電子煙廠商們搶時間的競賽就開始了,那么,魔笛的差異又在哪里?近身肉搏的魔笛有多少戰斗力?行業形勢萬變,魔笛能夠有多少想象力?
且看下文拆解。
一、電子煙的瘋狂:多方激戰正酣
霧芯科技上市之時,收盤暴漲145.9%,直接飆升至458億美元。在霧芯之前,全球最大的電子霧化設備制造商摩爾國際上市就拿下了超4000億的市值。
即使在電子煙監管文件的沖擊下,今年6月以來“YOOZ柚子”、“ICE暴雪”獲得億級美元投資,電子煙依舊深受資本喜愛。
一方面是先行者的不俗成績,另一方面則是廣闊的市場。
據天眼查數據顯示,2020年中國電子煙市場規模增至83.8億元,另一項數據是在過去八年中,電子煙年均復合增長率達72.5%,不過,在當前中國煙民規模世界排名第一的背景之下,電子煙滲透率還不足100%,預計在2021年規模有望達到1000億。
但也就在2020年,2020年中國電子煙相關企業年注冊量猛增,全年新增近2.3萬家相關企業(全部企業狀態),年注冊增速高達77%。
而據天眼查數據顯示,當前中國共計超過9.1萬家企業企業名稱或經營范圍含“電子煙”“電子霧化器”,62%的相關企業為個體工商戶。
從縱向來看,2015年之后,IDG資本、源碼資本、紅杉資本中國、真格資本等創投機構紛紛進入,電子煙賽道開始變得擁擠起來。
在當前,較為頭部的電子煙品牌為悅刻、魔笛,以及老羅站臺過的小野,悅刻在招股書中提到當前的市場占有率為62.6%。
首先發起挑戰的就是魔笛。
二、魔笛“坐二望一”,劍指老大
可以看出,魔笛沒有其他電子煙大開大合的進行kol營銷。
但是對煙民來說,還是看產品質量說話,魔笛的特征就是煙霧量大、吸阻力弱,煙彈口味濃厚,因此,即使在營銷上遠不及悅刻,但憑借其十年的自主研發實力,魔笛在電子煙玩家中積攢了不小的口碑。
而在資金基礎上,魔笛早在2019年就獲得了真格基金、SIG、弘暉資本等多家頂級投資機構的6000萬美元融資,創下當年行業單筆融資金額的記錄。
而魔笛的信心則來自于自身高端的供應鏈系統,魔笛不僅自己做供應商,還和電子商龍頭企業斯莫爾建立合作關系。
魔笛通過發布補貼,降低開店門檻,用以實現密集開店,基本上在一線商圈,能夠每400米就看到一家魔笛的門店,魔笛的打法也很簡單,則是通過產品補貼用以吸引區域代理商,用于快速鋪開。
并且,魔笛也開始向三四線城市滲透,開一家魔笛門店,廠家免費提供展柜和物料成本僅8萬元,并且電子煙門店籌備周期和難度也較低,簡單裝修三周左右就可開店營業,并且只需要一位店主就可直接運營。
高達40%的毛利,極低的成本,讓許多魔笛代理趨之若鶩。
只是,在瘋狂擴張的背后,雷也早已埋下。
三、與時間賽跑的瘋狂游戲:魔笛難逃泥濘
世界衛生組織今年7月27日公布了最新報告,在全球32個國家中,已經禁止銷售電子尼古丁傳送系統(如電子煙)。
而在國內,禁煙政策逐漸收緊,今年三月工信部和煙草總局起草了《關于修改〈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〉的決定(征求意見稿)》。
其中提到:要推進電子煙監管法治化,明確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的監管法律依據,并做好與《未成年人保護法》等法律法規的銜接。
該決定一出,引起電子煙行業一片震蕩,不過由于較為模糊的判定,即:“電子煙到底是煙還是電子產品”,也讓資本們處在繼續試探之中,在具體的規定出臺之前,這一行業樣態還將繼續保持。
來自監管的壓力還包括未成年人保護,據《2019年中國中學生煙草調查》顯示,初中學生聽說過電子煙的比例為69.9%,電子煙使用率為2.7%,與2014年相比分別上升了24.9個和1.5個百分點,高中生的各項比例更高。
未成年人的用戶心智逐漸增加,與之相對應的則是不斷下沉的電子煙門店,即使國家已明文規定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電子煙,但在下沉商家側,已經很難保證會貫徹到底。
2021年8月4日,新華社就曾發文《警惕電子煙流向未成年》,用以警醒電子煙可能會對未成年人帶來傷害。
黑貓投訴平臺上,也有相關“魔笛專賣店銷售給未成年的投訴”。
在如此緊張的行業形勢之下,2021年7月19日,天音控股參股小野擬上市公司,或將準備上市,而在7月23日電子煙品牌Aspire母公司易佳特再次更新了美股招股書,可以看出電子煙廠商們想要在正式監管來臨之前,快速落地的急切。
引用另一組數據顯示,中國電子煙相關企業中,有超6000家經營異常,近1500家曾遭遇處罰,僅在2020年,電子煙相關企業被執行人信息就超3000條。
通過天眼查查詢,深圳雷炎科技有限公司(魔笛)今年就收到深圳市場監管局20萬的罰單。
在資本的加持下,電子煙從小眾走向潮流,一路野蠻生長,在這“輝煌”又“危險”的行業之下,隨時都有可能會落下監管的利劍。
作為行業中的佼佼者,魔笛處在自己生涯的十字路口,在結局尚不明朗之前,只能一路繼續往前,但可以預見的是,這一場瘋狂的游戲,距離重新洗牌可能已經不遠了。
想要進行突圍的魔笛,不僅面對著外部的監管壓力,還需要消化內部的隱憂。
自今年以來,通過關鍵字檢索,關于魔笛的負面投訴就逐漸增長,排名前三的投訴問題包括賣給未成年人、質量問題、售后服務問題,快速擴張的弊病已經顯現。
其次,電子霧化產品其實讓消費者喜愛的核心無外乎口味和口感,而魔笛MOTI于當前市面上的電子霧化液成分和配方大同小異,在口味和口感方面很難做出差異化的產品,在產品更迭和創新上,發展至今,其實是趨同的。
另一方面,即使是作為電子煙品牌,魔笛也無法正面回復“上癮性”問題,隨著電子煙用戶的增多和市場逐漸明朗,魔笛從內到外的壓力將會持續到來。
從當下來看,魔笛還尚不具備突圍的競爭力,如果監管浪潮來臨,電子煙老二的地位可能也會受到波及。
參考資料:
數據來源:天眼查、霧芯招股書
圖片來源:網絡
《財經》新媒體:電子煙誘惑了誰?
豹變:我在縣城賣電子煙:同行數量暴增,快錢真的不好賺
虎嗅APP:誰最有資格挑戰2500億的悅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