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些家長苦惱:孩子都四歲了為什么還分不清你我他(她),你和他說話,他總是和復讀機一樣重復你說的話,比如說你問他“你吃飽了嗎?”他會回答“你吃飽了”你說“問你呢”他也會重復這句話,怎么能改變這樣的孩子呢?語言表達能力差,你我不分,愛說話但語序混亂,不愛與小朋友玩,不愛看動畫片。但愛跑愛跳愛玩手機電腦,騎車,與我一起踢球什么了都可以,記憶力也還不錯。。。不知道后面會怎樣?
我們來看看聲華之家的老師們怎么講?
一般來講2-3歲的孩子可以較好地掌握“我”,3-4歲的孩子可以較好地掌握“你”,4-5歲的孩子可以較好地掌握“他”。具體的掌握時間需要看每個孩子的發展。4歲都分不清你我他,可以觀察是跟孩子溝通時間較少,孩子運用模仿的機會較少還是孩子語言發育的差異問題。
發現孩子分辨你、我、他時易混淆,建議初期發問時不要用人稱代詞轉換的方式,比如說“你吃飽了嗎?”孩子要回答“我吃飽了”,這中間就會有一個轉換的過程,需要把“你”轉換為“我”,如果孩子不理解,則更容易出現復述的情況。可以用“誰吃飽了?”提問,孩子會更自然地回答“我吃飽了。”
①教導孩子運用人稱代詞“我”。準備一張“我”的提示卡,可以是孩子本人的照片,也可以是簡筆畫的形式。教育孩子代名詞時一定要有2個成人幫助,一個成人發問,另一成人在孩子身后提示。練習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,如誰要玩游戲?這是誰的杯子等。
②教導孩子運用人稱代詞“你”。如玩疊疊樂時,會有輪流的環節,這時媽媽扮演提問者,爸爸扮演幫助者(爸爸在孩子身后),等于是媽媽和孩子雙方在玩游戲。這時孩子抽取一個積木后,媽媽問“到誰了?”爸爸悄悄在孩子身后提示“到你了”并指著媽媽做幫助提示(或將視覺提示卡“你”運用起來)媽媽聽到后完成抽取積木的動作。游戲同時也可以復習“我”的運用。剛開始訓練時,孩子可能會習慣用“媽媽”的稱呼代替“你”,這時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先回答“到媽媽你了。”再慢慢過渡到“到你了。”的表達。
③教導孩子運用人稱代詞“他”。游戲《分發食物》。游戲幫助的大人可以是2-3個。比如媽媽模擬煮東西給大家吃,媽媽先把食物分給自己和孩子,手里還拿著食物,并提問“我們都有食物了,這個食物分給誰呢?”這時爸爸坐在桌子稍遠一點的地方,媽媽或孩子身后的幫助者可以說“給他”,同時手指著爸爸的方向,可以同時出示視覺提示卡“他”。孩子說出后協助孩子把食物交給爸爸。游戲中爸爸的角色也可以用玩偶等替代。
理論依據(解釋說明):
香港協康會兒童訓練指南之《語言理解和語言表達》、《視覺提示干預法》、《幫助教學法》、《游戲教學法》、《情境教學法》、《泛化教學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