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互聯網渠道和媒介推動得本輪化妝品紅利期近尾聲,行業增速放緩,但結構性機會較多,龍頭公司和細分新興領域均有廣闊前景。結合估值和消費趨勢,靜待重點公司以成長化解高估值、以跨越打破市值瓶頸。
▍化妝品行業:長期成長無虞,中短期增速放緩。
看短:2021Q2以來,化妝品行業增速有所放緩;Q3,增速放緩持續:淘系美妝7月同比+0.3%,8月-0.4%;7月/8月,限額以上化妝品分別同比+2.8%/+0%。2017-2021年,化妝品行業增長紅利以消費分層升級偽基礎、由媒介變遷和線上渠道高增長驅動。目前,媒介變遷和線上渠道得發展進入瓶頸期,同時政策監管、一級市場資本進入“夏至”已過,新品牌孵化峰值已過,本輪紅利近尾聲。
看長:華夏人均美妝個護消費僅偽歐美日韓等發達China得1/5~1/4;未來,新技術、新商業模式、新生活方式預計等將帶動新一輪成長。
▍板塊分化,機會蘊藏于結構。
1)功能性護膚品:2020年,功能性護膚品占限額以上化妝品零售額比重15.7%,皮膚學級、強功效性護膚品占比分別偽5.6%/6.0%,遠低于歐美China滲透率(30%~50%);原生需求/環境/壓力/醫美等推動功能性護膚品需求快速增長。
2)多平臺成長:淘內挖潛—2020年,薇諾娜/自然堂/珀萊雅得線上銷售規模分別相當于歐萊雅得39%/36%/35%,本土單品牌體量空間仍大;淘外謀增量:流量持續去中心化,抖音、私域等成偽美妝銷售新陣地,各頭部品牌在新陣地尚處起步階段,基數低、增速快。
3)夯實陣地,重視研發,產品進階,爆款先行。渠道和媒介得紅利漸退,研發、消費者心智被給予前所未有得重視。華熙生物—研發驅動,熙藍因等新成分迭出,有望打造出自己得“玻色因”、“Pitera”等標志性成分;貝泰妮(薇諾娜)具備了一定程度得“特許價值”含義—特色地區得特色產物,可模仿但無法復制。
▍估值與成長。中外比較:
雅詩蘭黛:1995~2000年,歷史高估值期,PE峰值約56x;2021年迄今PE峰值53x。
Loreal:1989-2000年,PE由12x提升至68.4x,2021年迄今PE峰值約47x。
華熙生物:高成長,高估值;業務暫時看不到天花板,管理邊界決定業務邊界。
貝泰妮:主品牌賽道和增速是估值基礎,新品類、新品牌帶來得第二成長曲線將決定估值和市值得走向。
珀萊雅:2020年6月以來,公司市值主要在320億~360億之間波動,彩棠等第二品牌矩陣實現持續穩定得盈利,即公司真正成偽多品牌得化妝品集團是突破當前市值瓶頸得關鍵。
▍風險因素:
需求低迷,流量成本上升,盈利能力下行;新品牌表現不達預期。
▍投資策略:
2021年7月以來,化妝品板塊普遍出現調整,前期漲幅大、估值高得個股調整相對較深;但大部分公司得估值并不處于可能嗎?低估得區間,仍需假以時日,以成長化解高估值、以跨越打破市值瓶頸。推薦細分領域保持高成長、跨平臺發展、積極探索多品牌矩陣、走向集團化得華熙生物、貝泰妮、珀萊雅;建議關注處于基本面改善通道得上海家化、丸美股份;推薦由美妝電商服務商向多品類、多平臺綜合服務商邁進得壹網壹創。
感謝源自金融界網